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外设计6家公园谁更“美”?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2 14:18:57 文章录入:xjtpjcn 责任编辑:xjtpjcn

备受关注的合肥市首次百万元全球征集“金点子”——黄山路城市公园设计方案,今天初露端倪:由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国内的共6个“接标者”,经过紧张设计,其方案于今天上午起向市民公开并征求意见。

  自去年12月10日位于黄山路与怀宁路交口处的维也纳森林花园1号楼成功爆破后,我市决定在该片约20公顷的区域内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公园,并首次“悬赏”百万元寻求高品位设计方案。“英雄帖”一出吸引了35家设计公司关注,其中境外设计公司就有近20家。经过多轮筛选,6家公司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接受标书,开始对这一极具代表意义的城市公园进行“深度设计”。此消息经本报独家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期盼此举能为合肥引来城建精品。


  据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4家国外设计公司和2家国内公司的设计文本已送达我市。为更进一步征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市规划局要求各设计公司除了制作效果图外,还要将规划设计成果制作成更直观的沙盘,向市民展示。自今天下午起,到现场的市民即可拿到《合肥市黄怀交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求意见调查问卷》。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此次调查为有奖征询民意,除了可对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外,还请市民为该城市公园起个好名字。


  据介绍,此次民意调查将设参与奖100名(现场答卷以外的问卷请于本月25日前寄到市规划局信息中心)。








    


    方案一:蓝绿辉映的城市界面


    方案尊重场地的自然要素,保持与环境相协调。场地北侧自然起伏的坡地阳光充足,视野开阔,设计中最大程度地加以保留,并加入曲折的道路和三角形的挡土护墙使步行其中的人们视线不停地变换交替,对前进的方向充满好奇与期待。


    远远望去,整个绿地宛如被由坡道和踏步组成的道路网分割而成的一块块绿色拼贴画。道路的形态千变万化,在道路的中央或转折处往往会突兀地出现一棵造型优美的大树作为醒目的景观标志。此外,三角形的挡土护墙边常设有休息处。


    场地位于景观大道黄山路的轴线上,与大蜀山遥遥相望,是城市向居住区过渡的柔性边界。设计中黄山路两侧以保留自然元素为主,用水面和植被形成绿色和蓝色的城市界面,突显自然、生态的主题。


    场地南部通过建筑和几个主要院落的切割,在整个基地上形成若干个不同功能的开放空间,产生了面对城市、水滨的不同尺度的广场,以及美丽的绿地。建筑跟随地形走势,屋顶从地面起坡上升至三层,仿佛流水,又似绿坡,融于整个场地的景观中。








    


    方案二:合肥个性“活”景观


    建筑设计说明:营造一个具有参与性的城市空间。基于这样的目的,决定在用地北侧两块地块中采用向心围合的布局方式,布置了两条以酒吧餐饮业态为主的休闲商业街。在用地的南侧地块中,布置有一个半开放式的大众体育休闲建筑。之所以布置这样的商业业态在其中,是基于周边居住小区众多,同时人民群众对体育休闲运动场地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而考虑布置的。


    植物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种类和本地植物,易栽培、易成活、维护成本低、生长快、绿化效果好的植物,抗污染并有益于净化空气的植物,生长形态优美、花期长、色彩鲜艳的植物。


    水景空间:规划区域内或为草坡、水生植物自然水际空间,体现开敞、舒缓的自然情趣;或为卵石、置石水际空间,体现朴野、繁茂的自然情趣;或为流畅的自然水岸线,自然、清爽,体现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怀。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功能与景观融合。设计师在设计中以多组团的形式,建立若干核心区域。充分满足了餐饮、酒吧、休闲、赏景、公园游乐等多项功能要求,并使其与优美的园林景观相互融合,人类活动包含于自然,二者相得益彰。


    2.合肥的个性即景观的个性。合肥是一个极具个性与地域特色的城市。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该方案充分考虑了上述重要的地域文化因素。坚持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地营造出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景观空间环境。尤其在餐饮区、酒吧区设计中,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成功创造出了有生命力的,有合肥个性的“活”的景观。制造坡地来加深景观层次,同时在局部通过微地形处理形成高起,与大蜀山相呼应。








   


    方案三:充满野趣的“湿地”公园


    设计目标是黄山路景观轴线上的一处亮点,打造以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绿地,体现时代气息的、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开放空间。根据用地条件将绿地分两大片,黄山路以北为商业休闲片,黄山路以南为自然休闲片。商业休闲片含休闲艺术大街、儿童嬉戏园、林下漫步园,自然休闲片含中心活动区、湿地风情区、林中健身区、湖畔凌水区。


    规划园内景观及设施建筑多为一至两层的建筑,简洁现代,通透轻盈,建筑立面以玻璃、钢框架、木材等材料为主,石砖等材料为辅;景观小品与亲水平台、栈道、栈桥以钢、木质为主;户外家具也以石、木、钢结合为主。


    绿化方案采取林荫式规则栽植,主要选用枫香、香樟、玉兰、银杏等高大冠大的乔木与花卉灌木规则式栽植,形成序列感和林下活动空间。在入口处和路口转角等视觉重点地段以开花、色叶等灌木地被体现植物丰富的色彩,渲染环境气氛。结合湖岸、溪边栽植丰富的水生、湿生植物,如垂柳、水杉、芦苇、泽泻、鸢尾等,还原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让人们忘却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








   


    方案四:“环状步行桥”飞落公园


    规划在总体上采取了“一园分四地,一线穿古今”的布局结构。规划一方面考虑作为城市公园,零碎的用地难以使景观设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考虑游人对公园游览活动的连贯性、便利性和安全性,避免过多地穿越城市干道。综合以上考虑,方案设计了一条环状的步行桥,宛如一条“天街”坐落在整个片区之上。通过西北地块和西南地块的两座建筑的垂直交通联系以及横贯黄山路的地下通道,使地上和地下部分一线贯通,并成为地块之间联系的纽带,使整个片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规划还结合徽州文化、两淮文化以及庐剧、徽剧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进行部分景观小品设计;在建筑物和园林构筑物的设计上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凸显合肥充满生机的现代都市形象。园区中古典与现代彼此融合,使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体会环境空间所蕴涵的历史文脉。在绿化设计上,有意识地运用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植物,强调市花与市树提示性设计,于山水之间体会古城的文化内涵。








   


    方案五:“出同”“归异”衬文化水景


    方案强调采用相对规律性鲜明的景观营造手法,以确立整体性的城市景观形象。


    首先将公共活动中心、多功能公共活动场地、多功能运动场等功能混合程度较高的公共设施,以及“归异”水景、传统回游园林、市民种植花圃、游憩草地等群众性景园布置在黄山路以南怀宁路以西的用地单元,单元名称为“百姓佳苑”。


    其次,将传统文化展示场地、历史名人纪念碑林、地方曲艺观演场地等以弘扬传统地方文化的设施布置在交通便利的黄山路以北怀宁路以西的用地单元,结合改造为市民文化广场的黄山路旧弯道遗存路面,形成“璀璨青史”单元。


    第三,黄山路以北怀宁路以东的用地单元利用黄山路旧弯道遗存路面建设年轻人酷爱的“公路活动空间”,可开展极限运动等时尚竞技、文化活动,同时结合此单元变化丰富的地貌营造自由开敞的绿化活动场地,同璀璨青史单元对比,构成了古往今来的时间景观轨迹,此单元名为“飞旋舞台”,展现着合肥年轻的活力,并为城市景观高潮提供热烈活跃的气氛。


    第四,充分保留和利用现有水厂遗留水面,建设“出同”水上活动场地,安排音乐喷泉、游乐旱喷泉、戏水、行舟等休闲项目。与“归异”水景园共同构成合肥城市文化水景。同时水上活动的欢快惬意的气氛,也为黄山路景观高潮增色。此单元名为“肥水故情”。


    采用完全人车分流格局,建立富有趣味性的多层次的步行交通环境。建立完全分离的机动车和步行系统,避免相互干扰。通过以地面二层步行通道为主体的景观廊系统组织,将绿化空间、服务设施、休息场地、主要公共建筑沟通,构成崭新的城市交通景观格局。








  


    方案六:“舞动的飘带”似腾龙


    方案尽量维持现有的地表形态,并利用黄山路取直线上地势较高的优势,将黄山路跨过怀宁路;黄山路拉直后跨过现有的五爪塘,巧妙地利用桥与水面的高差,形成商业与亲水空间;利用现有的黄山路与建成后的黄山路路面之间的高差,通过处理建成一定的地下商业空间并且屋顶上布置绿地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相连;因势利导将怀宁路两边的高坎通过土方平衡处理成平缓的草坡与怀宁路相接,提高人们进入公园的可达性。


    方案将公园分为四个主题活动区,以黄山路和怀宁路为自然分界线,其中西北角为老年人活动场地,布置了较多的平整的小广场和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锻炼身体和交往;西南角为青少年活动场地,处理为面向主要景观朝向的大草坪,方便青年人的活动需求,另外,对场地进行情趣化处理,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心态。东北角为公共服务区,主要包括时尚商业、特色商业、精品商业以及小型剧场、餐饮服务、观景空间、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东南角为亲水区,对五爪塘的泊岸进行处理,与维也纳森林之间有白沙滩,水上有瀑布、小岛等景点,极力营造人们喜闻乐见的亲水空间环境。


    方案将公园景观形象定位为舞动的带子。飘带象征着腾飞的中国龙,体现了人们在建设合肥市现代化大城市过程中表现出的蓬勃向上的建设热情;并利用飘带在黄山路和怀宁路上方形成的拱达到框景的景观效果;在飘带的两端分别形成瀑布以及丰富多彩的造型,形成两个高潮景点;其他造型要素以飘带的形态要求为依据进行选择。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盆景梦pjcn.cn http://www.pjcn.cn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