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盆景梦 >> 盆景文章 >> 盆景讯息 >> 盆景人 >> 正文 |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
|
|||||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 | |||||
作者:未知 盆景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694 更新时间:2006-12-12 | |||||
他前日逝世,让人们担心川派盆景会陷入低谷 他的离开,意味着首批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全部离世 5月26日下午5时26分,川派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离开意味着中国首批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全部消失,此前,9名和他一同获得称号的盆景艺术大师已经先后离去。他的离去让许多熟悉川派盆景艺术的人士担心,川派盆景会陷入低谷。 盛 70年积累盆景2万多盆 昨日下午,成都市金沙路西巷19号院内哀乐阵阵,临时搭建的灵堂前布满了花圈和挽联,陈思甫的儿女们抚摸着他的遗像,悲痛万分。 陈思甫的儿子陈凡说,他们家世代居住在成都西郊,父亲1923年出生,只上过几年私塾,由于出生于盆景世家,对盆景渊源尤感兴趣。在祖父陈玉山悉心培养指导下,父亲20岁便以榆树桩头蟠扎出《古道晚唱》盆景,在行业中引起震动。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花木盆景逐渐走出公园、名胜之地,开始装点城市环境。当时的成都,仅有陈思甫所在的前进花木队可提供花木。由于人才奇缺,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城市建设部门便不断培训人才,陈思甫引起了城建部门的重视,时常被请去讲课。这便使陈的川派盆景起源学说有了讲坛,前后培训了上百人。“他最大的贡献是将川派盆景艺术分类,并公之于众。”陈思甫的学生、望江楼公园副主任张重民介绍,当时全国分为海派、岭南派、川派等5个主要盆景派别,但是派系森严,技术都极其保密,陈思甫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写成《盆景桩头蟠虬技艺》一书,并于1982年至1988年出版近15万册,极大地推动了川派盆景的发展。 据介绍,除了病痛发作,70年来,陈思甫从不间断盆景造型研究和写作。积累盆景作品2万多盆,但是全部集体出售给省内外各地,有的还转销国外,“他后来的盆景很少,但小植物盆景价格都已涨到上万元”。 精 《亭亭玉立》耗时30年 张重民回忆,1979年,成都组织首届盆景艺术培训,培训老师就是陈思甫。“他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张重民说,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盆景,对盆景制作不是很了解,陈思甫就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让大家想像,有时一摆就是几个小时,“他当时可是56岁了啊!” 陈思甫的不少盆景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做出来。张重民说,老先生一盆用六月雪做的《亭亭玉立》,前后耗费了30年才成型,“因为川派盆景更精致,而掉拐、接弯掉拐等技术则会抑制植物生长。”据张重民介绍,《亭亭玉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造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成型,期间陈思甫每天都到苗圃探望。 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成立,因为对川派盆景艺术的贡献,陈思甫入选并任常务理事。1989年7月四川盆景艺术家协会成立,他任副会长。1989年9月,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审议评选出我国首批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十名,并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十位大师中四川占两位,但另一位四川盆景大师李忠玉和外地的4位艺术大师当时已经去世。 忧 川派盆景会陷入低谷 昨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韦金笙发来唁电,对陈思甫的去世表示哀悼。韦金笙表示,四川盆景在陈思甫时代全国闻名,陈思甫的离去,标志着中国首批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全部消失,他更担心四川盆景会因此陷入低谷。 四川省盆景艺术协会有关人士也认为,四川盆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陈思甫的研究,在陈思甫1998年生病后,川派盆景的知名度开始出现下滑,经营上更无法和苏派、海派比较。“是他将行业秘密公之于众,但现在大家又开始藏私,掌握所有川派盆景技艺的人很少了,愿意研究盆景的也越来越少。”张重民说,当年与他一起跟随陈思甫学艺的仅有两人还在创作盆景。 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 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梅花、茶花、杜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盆景梦 http://www.pjcn.cn |
|||||
盆景文章录入:xjtpjcn 责任编辑:xjtpjc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盆景文章 | ||
没有相关盆景文章 |
v 设为首页 v 加入收藏 v 联系站长 v 友情链接 v 版权申明 v 管理登录 | v | ||
v 鄂 ICP 备 06018003 号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