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盆景文章 | 最新图片 | 
您现在的位置: 盆景梦 >> 盆景文章 >> 话说盆景 >> 盆景渊源 >> 正文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盆景是中国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 【字体:
盆景是中国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者:刘先银 韩…    盆景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459    更新时间:2011-03-01
  盆景中国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汲取了中国人文文化的营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摆案头赏心,可置屋角悦目。室外、街头,广场、公园,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温馨的心情,优雅的心境。盆景制作凝结着人类追求自然,追求艺术创作观念,独具特色。盆景在唐代东传日本(日语叫“盆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再转而流传到欧洲。从此中国盆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盆景制作与艺术、与人文、与科学息息相关,也逐步形成了产业。并促进园林建设与发展。

一、盆景溯源

  距今七千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刻画在陶片上的盆栽植物图案,展示了人类盆栽植物悠久的历史。汉代未央宫中就有温室殿,用于盆栽植物摆列,据《三辅黄图》记载,殿内冬季可陈列花木。20世纪50年代,河北望都出土东汉晚期壁画墓,绘有置于方形几架上的卷沿圆盆栽花卉
  文字记载盆栽植物最早见于王羲之《柬书堂帖》中:“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随着盆栽审美要求的提高,唐代的盆栽技艺相应有了发展。1972年陕西乾陵出土了唐代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墓穴甬道彩色壁画上有一戴幞头的侍女,双手托一椭圆形盆景,内置假山数座,上有带枝叶的花两朵。另一幅是一高髻侍女,手托莲瓣形盘,盘中有红果绿叶植物一株。李贤是唐高宗第二子,其墓建于神龙二年(706)以前。这些壁画令入信服地证明了当时已有了山水盆景和植物盆景。当时,盆栽水仙在宫中也有大量的育养,据《花史》《学圃杂疏》记载,唐玄宗曾一次就赠给虢国夫人红口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
  宫廷之外,唐代的文人也开始摆弄盆景,冯贽《记事珠》叙述王维养兰花:“维以黄磁斗贮兰惠,以绮石,年弥盛。”。唐代的文人玩赏盆景成为风行雅事,李贺应朋友命题诗《五粒小松歌》就是形像地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诗的前言说:“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诗云:“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松干通过束缚结扎和铰刀整形,有如群蛇蟠曲之状。其立意和布势与现代松树盆景如出一辙。

二、以盆成景

  “盆景”一词首次出现见于宋代,苏轼《格物麤谈》:“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
  两宋时期,盆景即是名门望族和文人雅士的情趣,也是民间流行的风尚。苏轼迷恋盆景,他曾于山东蓬莱县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他把一双山石“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黄庭坚善制盆景,曾作诗赞一件名为《云溪石》的作品:“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范成大、朱熹等都是玩景高手,朱熹在一个山水盆景后面放上一只熏炉,让轻烟袅袅而起,状江山万里云雾之态,并吟诗赞道:“清窗出寸碧,倒影媚中川。云气一吞吐,湖江心渺然。”别出心裁地表达了他掩门自处的怡然心境。
  在民间, 汴京的百姓每至七月七日,时兴“以小木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这谷板是盆景的一个变种,区别是以板代盆。《东京梦华录》对此有详尽记述。吴自牧《梦梁录》则专记杭州风物:“钱塘门外,水桥东西塍诸圃,植怪松异桧,时奇花,巧窠儿,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之状,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以备观赏也。” “窠儿”与《武林旧事》提到的“盆窠”、《云林石谱》提到的“木窠”,都是盆景的别称。这里具体介绍了盆景集中制作的地点及作为商品销势见俏的行情。而且盆景花木的蟠扎技艺又较唐代有所发展,形象也更加多样化了。唐时有蛇形五粒松。而宋代这时选材不单是松,还有桧及四时奇花等,取形也不限于蛇,而是蟠龙舞凤飞禽走兽样样皆有。
  盆景制作的理论在宋代开始形成,首见于温革《分门琐碎录》,书中谈到制作植物附石盆景的方法,如芭蕉盆景:“种水芭蕉法:取大芭蕉根,平切作两片,先用粪、硫黄、酵土,,须十分细,却以芭蕉所切处向下,覆以细土,当年便于根上生小芭蕉,芽长二三寸,取起作骰子块切,切下逐根种于石上,棕榈细缠定,根下著少土,置水中,候其土渐去,其根已附石矣。”详细叙述了获取矮化芭蕉小苗及使根附石的技巧。又如菖蒲盆景:“菖蒲初种在圆石之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乃细而不粗。”此外还提到石榴盆景的制作。
  到元代,苏州高僧韫上人是制作盆景的高手,丁鹤年曾有诗赞他道:“尺树盆池曲栏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诗题为《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些子景:小景致之意,元人对盆景的别称。 

三、缩画在盆

  盆景和中国绘画密不可分,盆景制作者在从大自然寻求美感的同时,非常注重从美术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画家也非常注重从盆景中选用题材。故宫藏有南宋画家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四轴,其中便有两幅古松盆景,其树悬根露爪,枝如游龙,苍劲神奇。
  以盆景与绘画紧密结合当在明朝,那是盆景艺术丰盛时代。时人将盆景称作盆玩。屠隆撰《考盘馀事》,有专章“盆玩笺”,论说盆景:“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最古雅者,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本大如臂,针毛短簇……令人六月忘暑。如闽中石梅,乃天生奇质,从石本发枝,且自露其根, 曲古拙,偃仰有态……恍然梦醒罗浮。如水竹,亦产闽中,高五六寸许,极则盈尺,细叶老干, 萧疏可人, 盆植数竿,便生渭川之想。此三友者,盆景之高品也。”松、竹、梅盆景与我们今天的制作一般无二。只不过人们不再一定要用天目松和闽中的石梅、水竹而已。
  《考盘馀事》还说:松者可“结为马远之歌斜诘曲,郭熙之露顶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翥等状”。马远、郭熙、刘松年等都是宋代山水画家,他们的画风格奇特,如北宋的郭熙,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气势雄健;南宋的马远,画山石方硬,画树干“瘦硬如屈铁”。这就要求盆景的艺术造型要从山水画中获得灵感。
  屠隆还提出盆中植物可以吸收灯烟等有害物,置于几案,可利于润眼。首次把盆玩观赏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结合了起来。 论述盆景的还有高濂《遵生八笺》卷七“高子盆景说”,文震亨《长物志》卷二“盆玩”篇。

四、以景寄志

  文震亨认为世间以盆景列于几案上为第一,列于庭榭中为次之,他认为应颠倒过来。在他看来,置于室外的大型盆景,在审美上更自由。实际上,当时“几案可置” 的中小型盆景在社会上更为流行。他也列举了一些可供盆玩制作的植物:水冬青、野桧、杭州虎刺、夜合、黄香萱、夹竹桃、黄密矮菊、短叶水仙、美人蕉等。他主张:盆景“小者忌架于朱几,大者忌置于官砖,得旧石凳或古石莲磉为座,乃佳”。
  明代对树桩盆景的深入研究,强调了景物的意境,使人如临其境,产生遐想。明代的树桩盆景实物,至今尚有保存。扬州园林处的一盆古柏,据说是明末扬州天宁寺的遗物,苏州万景山庄陈列的一盆题为“秦汉遗韵”的圆柏盆景,据说更有五百年的树龄。
  清代,盆景之风更盛,凡园林必备。康熙皇帝留下一首《咏御制盆景榴花》诗,可见他自己也亲手制作过。诗云:“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彩银金碧丛。”皇帝如此热衷,必对盆景艺术有所推动。
  康熙年间,园艺名著《花镜》一书出版,在陈淏子撰写的这部书中,“种盆取景法”论述了盆景的构图、取材和配置等方面的知识。乾隆时苏州人沈复在《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中,对盆景有许多他个人独到的经验之谈。嘉庆年间出版的《盆景偶录》,还将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显然盆景能够托情寄志,更受汉民族出身的文人雅士青睐,才会慷慨赋予盆玩那么多桂冠和头衔。李符作有《小重山》咏盆景云:“红架方瓷花缕边。绿松刚半尺,数株攒。劚云根取石如拳。沈泥上,点缀郭熙山。移近小阑干。剪苔铺翠晕,护霜寒。莲筒喷雨算飞泉。添香霭,借与玉炉烟。”可一窥清代人玩盘景的情趣。
  盆景经长期发展,在清代大致成熟和定型了。刘銮《五石瓠》说:“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可谓是制作盆景的通则了。

五、流派纷呈

  今天,盆景艺术又重绽光彩,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中国古代的盆景与各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海派这五大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相应的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扬派即扬州、泰州一带盆景风格,以层次分明、平稳严整见长;苏派即苏州、常熟为代表,以老干蟠枝、清秀古雅见长;岭南派即广州、佛山为代表,以刚劲挺拔、飘逸豪放见长;川派即四川盆景,以传统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艺见长;海派即上海风格,以明快、流畅、新奇为特色,历史虽短,却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五大流派只是择其要而述之,不免挂一而漏万,故后来又续有增补,如加上徽派,称之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称之为十大流派。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国的盆景艺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盆景是一种缩龙成寸、以小观大的培植和摆设艺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丽水农科所的同仁,得瓯江之灵气,携浙南之秀美,承祖国盆景艺术各派之精华,总结盆景制作中的300例,方便、简捷,无论何人,只要你对盆景有兴趣,从中均可得益。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盆景梦 http://www.pjcn.cn

盆景文章录入:xjtpjcn    责任编辑:xjtpjcn 
  • 上一篇盆景文章:

  • 下一篇盆景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盆景文章
    没有相关盆景文章
    v ICP06018003 v

    盆景梦 www.pjcn.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