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 巧夺天功----对盆景多元化风格的呼唤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提出“创新、求精、重振中国盆景雄风”的口号,精准地指明了当代盆景的发展方向。“创新”是期盼多元化的盆景风格,“求精”是期盼盆景艺术水平的提升。我们在欣赏一件有新意的作品时,常谓其为“有个性”,对一件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常称其为“精品”。新而不精是“怪”,精而不新易“俗”,所以创新与求精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欣赏者希望看到更多动人心魄的新作,当前相对缺乏的正是“有真个性的精品”。由此,呼唤有志于盆景事业者在创作理念上大胆地张扬个性,在具体制作中力求每件作品都巧夺天功。
张扬个性就是要突破前人的藩篱,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只有破除束缚,才能实现破蛹化蝶的飞升。盆景的民族论者强调体现“盆景的中国风格”,过分重视中国盆景在世界盆景中的独立性,就是一种自我约束。盆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他是华夏文明所特有的产物。“世界盆景起源于中国”这一定论就是最好的说明。盆景艺术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得到东西方人民的共同喜爱,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就象西方人热衷于研究孔子的儒家思想,就象传统的中国画永远都不会改变其中国风格一样,世界盆景衍变到今天,还是保留着很典型的中国化烙印:对根、干、枝的处理,运用的是典型的东方线条艺术的审美取向;瓷釉、紫砂盆器是典型的中国工艺……在海外部分地区,人们对盆景的兴趣比我们更浓烈,创作研究的态度更严肃认真,坚持得更持久、普及的程度更高,制作技法、宣传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我们,因而就有了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营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认识到世界盆景是中国盆景的发展,是世界各族人民对华夏文明的崇拜与喜爱,是在共同弘扬华夏文明,将盆景这一中国式的传统艺术向更广阔的范围推广。如果硬性地把中国盆景从世界盆景中分离出来,甚至将其对立起来,是认识上钻入了狭隘的胡同。我们应该保持豁达的心态,消除排斥的情绪,如此才更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取他人的精华。在艺术创作中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怕失败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小技拾人者则易,创造者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吴昌硕语)”。师而不化者,只能得小技,不能自立成家。因此,我们在创作中要大胆表现人性张扬的本色,要敢于突破传统而不落前人的窠巢,敢于不随流俗而做“主流风格”的异端。
张扬个性就是要体现“人性”在盆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马克思说“风格即人”。当代盆景提倡借鉴自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人提出只有一个自然派,或单纯表现纯粹的自然,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师自然是为了使作品表现的形象更真实。在艺术修养上师造化、师法自然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我们不能忽视了“人”才是自然的主宰,艺术是为人类服务的。“师今人、师古人、兼效百家”与“师造化”是同等重要的。借鉴自然不能只模仿外形,虽然形象也是要的,但要有自己的印象、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模仿到足以乱真,也不过是一部照相机或印刷机而已(潘天寿语)。”画花者提倡学学养花,因画难于真实,所以多言师造化。养花者也应提倡学学画花,因花木是自然的,难于剪裁布置,所以应学学画、学学笔墨气度。取材在自然,立意在心上,如此才能给自然之树、自然之景以神气、灵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山大川没有诗人的吟咏,没有人文景观,只能在自然中沉睡。“人们都说江山如画,而不是说画如江山(李可染语)”。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绝无反对“自然式”的意思,而是一段时间以来,对“自然式”讨论得比较多,惟恐泯灭了人们“张扬个性”的原始本能,使我们在盆景创新上受到不应有的局限。
张扬个性就是为了形成多元的艺术风格。风格原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常用于文学艺术方面,一般是指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相同的风情、格调、趣味”等特征。艺术家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文化修养等不同,他们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种因素中,就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如果艺术家的“独特性”在他的一系列的作品中得到反复地呈现,成为创造上相对稳定的特征时,就会形成作家的艺术风格。艺术贵在“不同”,百花齐放是推陈出新的基础,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新的“不同”。但这种“不同”必须是优点,是作者精心营造、刻意设计的“美点”。在个人风格形成之前,有意张扬个性,更易发现自己的喜好与长处,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在自然景象中,风雪雨雾皆能成趣,贺淦荪先生单单只运用了一个“风”字,借风喻动,由动生势,因而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了一代宗师,可谓张扬个性的典范。在中国画论中有高远、平远、深远等透视方法,赵庆泉先生侧重于平远一法,在点石布树上注入巧思,着力营造宁静平和的林泉清趣,终成名播四海的巨匠。由此说明,取“一点”而研究透彻,就足以形成个人风格,也说明盆景多元化风格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很多优秀作者,其作品有个性有特色,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故而未能形成“典型”,其风格亦不能算是成熟。风格需要相对统一,“个性”却绝非一成不变。“个性”可能表现的是作者在各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如盆景大师胡乐国先生早期的盆景风格是以松树高干合栽来表现“向天涯”的那种昂扬之气,而《风雪练精神》、《榆林曲》等新作所蕴涵的又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境界。
张扬个性绝不能流于潦草,创新的同时要求精,要努力使作品巧夺天功。创作中潦草是最大的失误。对“个性”的追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个”是指独特,“性”是指性格,“个性”不仅仅是外观形态的新奇,必须是同时具有健康的、独立的思想内涵。“所谓独特的风格,要不同于前人面目而有新的创获,要经得起社会的评判和历史的考验而非一时哗众取宠(潘天寿语)”。前辈艺术大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形成风格,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抓住重点,从大处、高处、新奇处涉想,不能急于求成,要接受多方面的修养,基础要打好,底子要宽厚。风格是慢慢地自然形成的,急不来的。“扫除凡格总难成,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齐白石语)”。要下苦功夫,也要找准学习发展的方向,科学地总结前人经验,要突破传统而绝不能忽视传统,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黄州庄谐园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盆景梦 http://www.pjcn.cn |